各地招考
考试类型

厚职公考网各地招考

A
安徽
B
北京
C
重庆
F
福建
G
国考
广东
甘肃
广西
贵州
H
河北
河南
湖北
湖南
黑龙江
海南
J
吉林
江苏
江西
L
辽宁
N
内蒙古
宁夏
Q
青海
S
四川
山东
上海
陕西
山西
T
天津
X
新疆
西藏
Y
云南
Z
浙江
当前位置:主页 > 申论 > 热点时评 >

申论热点:政府部门不应滥用网络投票

来源:厚职公考     2019-12-03 22:31:25

微信搜索公众号: houzhigk   ,订阅招考信息

| 考前必做时政题库、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|

| 教材用书PDF电子版 |

政府部门不应滥用网络投票
    【背景链接】
    近几年,网络投票在各大社交平台很热闹。在一些地方,网络投票也正在成为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新手段。比如,有的地方将网络投票结果作为政务量化考核评比依据,并发动公务人员及其亲戚朋友每日定时定点投票、拉票、晒票。对于这种“创新”,政府部门有必要保持审慎,不宜滥用。

 
【解读】
    【提出观点】
    网络投票热潮催生了“付费刷票团”,缺乏公平性,应该建立公平、公正的评价体系,让政府部门主导的评比择优名副其实。
    【综合分析】
    很多网络投票都是“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”,价值比较有限。如果网络投票没有限定投票范围,也没有制定针对刷票行为的纠错机制,甚至鼓励大家“一天可投三次”,其结果的可信度就值得打一个问号。
    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:一般的网络投票消耗的仅是拉票者的人情,而那些地方职能部门开展的不规范的网络投票,消耗的其实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。用不规范、不严谨、不专业的网络投票,取代客观公正的评选、考评工作,实质上是工作能力不足和不负责任的行为。
    打着“用票数说话”的幌子、看似公平公正的评比,到最后“拼”的不是候选单位业绩的优劣、候选人能力的强弱,而是所谓的关系、人脉,甚至是财力。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的“变味”网络投票,既体现不出“公正”也代表不了“民意”,其结果自然也“投”不出“优秀”。
    当然,网络投票也并非完全不能为政府部门所用。如果能事先设置好科学的规则和程序,客观论证在此规则和程序下的投票结果能否反映实情,网络投票也可以成为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抓手。职能部门在开展网络投票前,应仔细斟酌,划定投票人群范围并确认范围内的所有人是否有效参与,通过技术手段防范违规刷票、拉票。
    【参考对策】
    一方面,对本职工作不能宣传“过猛”。要提高群众知晓度、参与度,不仅宣传内容要足够“有料”,宣传方式也要“接地气”。可考虑以多短视频、图片、动画等形式展现内容,提前在当地电视媒体、自媒体平台进行“预热”,让更多群众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,主动参与到投票中。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、保证基本的投票质量。
    另一方面,对投票结果不能过度“依赖”。对参与评比的对象而言,最了解他们、最有发言权的“裁判”,往往并不是未曾谋面的“网友”,而是分管的领导、一起工作的同事、服务过的对象,以及自己的家人、朋友。因此,主办单位除了“简单粗暴”地看最终得票情况,更应投入更多的精力,选择这些对参选者有一定认知的人,深入机关单位、深入基层一线,摸清摸准底数、听取真实情况。通过科学设置票数在最终结果中的占比,加强规范管理、注重过程监管,平衡网络民意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,确保评比活动的公平公正。
附件下载:
附件下载:
附件下载:

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必看:

1、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考试资讯

2、厚职网www.houzhiwang.com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!

3、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访问事业单位招聘网www.kaosydw.com

4、关注我们,微信公众号1:厚职公考(houzhigk);公众号2:厚职事考招聘信息(kaosydw)

第一时间推送:

全国招聘招考信息

技巧、试卷、资料

公众号:厚职公考

关注公众号,接收每日推送和资源礼包



手机题库

微信平台

教材用书

事业单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