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搜索公众号: houzhigk ,订阅招考信息
| 考前必做时政题库、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| | 教材用书PDF电子版 |公务员辞职离开体制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,如何看待公务员辞职现象?早前有人预言的公务员离职潮并没有出现,反而有一些公务员从体制内辞职后表示后悔了,下面厚职公考网(www.houzhiwang.com)分享一篇文章,看看应该如何看待公务员辞职现象:
说实话,近年来公务员辞去公职的例子有很多,而且大部分人都会辞职去国企或者大型民企任职,其发展前途还说不错的。在辞职的人群中,不仅有我们的科级干部,也有县处级、厅局级甚至省部级干部,其中大部分都有较高的职务、学历,不少是硕士博士、海归人士,比如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部原副主任杨晓军,其40岁辞职后任陆金所副董事长,后加盟玖富出任总裁,青海省玉树州委原副书记赵勇,46岁时跳槽至亿利资源集团任副总裁,亿利资源集团是一家资产达千亿的民企。
因此,在我看来,公务员辞去公职是一种正常的人员流动,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辞去公职,并做自己想做的工作,这也体现了劳动付出与收获等值的原则。
在这里,我有三点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。
第一,公务员辞去公职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。比如有的人,自己辞职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发展。其实我觉得我们大部分公务员辞去公职的原因,都可以概括为发展遇到了瓶颈,需要奔"钱途"去。当地大型国企一般收入待遇都较高,自己去了后能够进一步缓解经济压力,体验不一样的工作环境,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,如果自己愿意去接受这样的挑战,那当然可以去,如果自己没有做好准备,那建议还是要谨慎考虑。
第二,就算是有领导带你去企业工作也要谨慎考虑。我们要知道,自己和领导不是同一个级别的人,领导所获得的资源比自己多得多,而自己去了企业后再想让领导照顾就比较困难。在企业里,领导的提携是一方面,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来实现,领导不是万能的,关键时候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一把。因此,就算是有领导愿意继续带自己在企业发展,但最终能不能去还是要看自己的意愿,要谨慎做出决定。
第三,在企业工作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。在企业工作毕竟和体制内工作不一样,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,能够承受住工作业绩带来的压力,正确面对领导同事的批评。特别是对于企业里面的"团团伙伙",自己要学会从容应对,巧妙化解,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,便于工作的开展。
(以上内容来源:头条号“木子职说”)
对此,你有什么想说的?可关注微信公众号:厚职公考,向我们投稿你的观点。
第一时间推送:
全国招聘招考信息
技巧、试卷、资料
公众号:厚职公考
关注公众号,接收每日推送和资源礼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