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地招考
考试类型

厚职公考网各地招考

A
安徽
B
北京
C
重庆
F
福建
G
国考
广东
甘肃
广西
贵州
H
河北
河南
湖北
湖南
黑龙江
海南
J
吉林
江苏
江西
L
辽宁
N
内蒙古
宁夏
Q
青海
S
四川
山东
上海
陕西
山西
T
天津
X
新疆
西藏
Y
云南
Z
浙江
当前位置:主页 > 申论 > 答题技巧 >

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:这样引用名言,申论作文百害无利

来源:厚职公考网www.houzhiwang.com     2021-08-19 20:42:25

微信搜索公众号: houzhigk   ,订阅招考信息

| 考前必做时政题库、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|

| 教材用书PDF电子版 |

  俗话说:得申论者得公考,得文章者得申论。申论的复习,重点在于文章写作。如何让你的申论文章在众多考生中大放异彩?名言和案例是点亮文章的有效手段。但你真的会用“名言”和“案例”吗?

  考生常犯错误一:大量堆砌不贴切的名言

  有部分考生,在平时备考时积累了很多名言,到考试写文章时却大海捞针,无从下笔,只好乱写一气。

  例如:某一考生,非常喜欢习总书记的讲话:“时代是出卷人,人民是阅卷人,我们是答卷人”。他写任何申论文章的结尾时,几乎都会使用这句名言。

  这就导致名言与文章的主题没有任何关系,显得牵强附会,有画蛇添足之嫌。所以,平时积累名言时要学会分类,可以按照“爱国”“敬业”“诚信”“友善”等核心价值观分类整理,每个专题背诵三句高质量的名言,在考场上即可以随手拈来,运用自如。与此同时,考生应该掌握“搭桥”技巧。所谓“搭桥”,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言,却在考生的解释、牵引下,变得十分合适。

  例如:陶渊明先生写到: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但是,南山已经被雾霾笼罩,这种美景已经不复存在。

  当今各大城市雾霾爆表;江河湖海污水横流;土壤重金属超标;城市高分贝噪音扰民......这严重危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,阻碍了经济的有序发展,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。因此,加强环境保护是政府必担之责。这句名言看上去,与文章的主题“环保”根本不搭边。但是,经过考生的巧妙“搭桥”,却显得十分妥帖且具有新意。

  考生常犯错误二:案例过于冗长啰嗦

  案例过于冗长啰嗦,显得概括能力低下。

  例如:2018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,包括颁奖词,每个人物大概两千字。很多考生在文章写作时,把一个例子概括成一百多字,在答题纸上占4行多。按照谋篇布局的规划,一篇1200字的文章,每个分论点的论述在10行左右。如果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占据4行,会严重影响整个分论点的论述。

 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,把常用案例概括成一两句话,做到言简意赅。

  例如:遵义山区村支书黄大发,带领群众,历时30余年,靠着锄头、钢钎、铁锤和双手,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,地跨3个村的"生命渠",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,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"大发渠"。

  例如: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从“南优2号”到超级稻,几十年来,他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,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。2019年9月,袁隆平被授予“共和国勋章”。

  考生常犯错误三:名言之后不紧跟案例

  在论证的过程中仅使用名言,而不紧跟案例。

  文章中间的论证部分,需要名言紧跟案例进行论证,也就是引证法和例证法应当结合起来使用。如果仅仅使用名言或者仅仅使用案例,就会显得单薄干瘪,达不到论证充分的效果。

  例如,百余年前,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:“青年之字典,无‘困难’之字,青年之口头,无‘障碍’之语;惟知跃进,惟知雄飞,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,奇僻之思想,锐敏之直觉,活泼之生命。”奋斗、梦想和奉献,永远都应该是青春最美的色彩。

  例如,古人云,“虽世殊事异,所以兴怀,其致一也。”不论时代如何变迁,技术条件如何升级,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、包容的气度、渊博的深度,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。通过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”,最终走向“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的文化中国。

  恰当的使用名言和案例,能帮助提升文采,增强说服力,使文章言之有物,文采斐然。因此,考生在备考中,一定要在重视名言和案例积累的同时,重视分类整理,重视科学使用。只有这样,才能做到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。

附件下载:
附件下载:
附件下载:

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必看:

1、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考试资讯

2、厚职网www.houzhiwang.com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!

3、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访问事业单位招聘网www.kaosydw.com

4、关注我们,微信公众号1:厚职公考(houzhigk);公众号2:厚职事考招聘信息(kaosydw)

第一时间推送:

全国招聘招考信息

技巧、试卷、资料

公众号:厚职公考

关注公众号,接收每日推送和资源礼包



手机题库

微信平台

教材用书

事业单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