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搜索公众号: houzhigk ,订阅招考信息
| 考前必做时政题库、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| | 教材用书PDF电子版 |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。
1.蝉发出“知——了,知——了”鸣叫声的器官是:
A. 嘴
B. 鼻
C. 翅膀
D. 瓣膜
2.在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,关于“礼”与“法”在社会治理中的关系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:
A. 礼法结合,礼主法辅,法为礼的重要实施手段
B. 礼法结合,法主礼辅,礼为法的实施提供道德基础
C. 礼法并重,两种社会规范分别从不同方面调整社会关系
D. 礼法并重,将所有法律规范道德化,将所有道德规范法律化
【参考答案】
1.答案: D
本题考查生物常识。蝉,又名“知了”,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。会鸣的蝉是雄蝉,发音器在腹基部,发声器官为瓣膜。
A项错误,蝉的头部有一种坚硬的口器,形似一根细长的硬管,口渴时将其插入树干吮吸汁液,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。因此,它的嘴只是用来获取营养,而不是发声的器官。
B项错误,蝉的鼻,只能感觉周围的气味,不能发出鸣叫的声音。
C项错误,蝉的翅膀,只是用来飞翔,不能发出鸣叫的声音。
D项正确,雄蝉的肚皮上有两个小圆片,名叫“音盖”,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,称为“瓣膜”。蝉发出声音的器官就是瓣膜,蝉通过扇动翅膀,带动瓣膜振动,从而发声。而音盖则相当于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,此时,雄蝉就会发出“知——了,知——了”的叫声。但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,因此雌蝉不会叫。
故正确答案为D。
2.答案: A
“礼治”和“法治”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:
①夏商西周的“礼治”时代:法作为礼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。礼治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化的作用,而法与刑的锋芒被深藏,在不失威严的情况下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。
②春秋战国至秦的“法治”时代:礼法分离,独任法治。儒法两家之争,以法家的胜利告终,原本附于礼治的法获得了独立的发展时机,但法家之“法”泛指制度,偏重刑罚。
③西汉的礼法融合时期:汉儒通过对秦政反省认为过分摒弃“礼”和“德教”,独任严刑峻法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。于是汉儒开始了在不排斥“法”独立存在的前提下,重振“礼乐”,建构“礼法结合”的新的传统法体系。
④隋唐时期,法观念定型:礼主法辅,礼在法中,法外有礼。
自汉时起的礼法融合,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,定型于隋唐。中国正统的法观念的核心理念是“德主刑辅”“礼法结合”“王霸并用”,三者合言之便是“礼主法辅”式的结合。在礼法融合的思想指导下,中国传统法向着儒家化、伦理化、道德化发展。董仲舒的“春秋决狱”、西汉后期兴起的以经注律、魏晋南北朝时的引经入律等,为形成“一准乎礼”的《唐律》打下了深厚基础。我们从《唐律》的注释“疏议”中可以体会到,《唐律》的每一条款的设置都能找到礼的依据。礼与律真正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。
经过长时间的发展,我国古代关于“礼”与“法”在社会治理中的关系确定为:礼法结合,礼主法辅。
故正确答案为A项。
第一时间推送:
全国招聘招考信息
技巧、试卷、资料
公众号:厚职公考
关注公众号,接收每日推送和资源礼包